研究所舒跃育老师的专著《天命可违——诸葛亮行为决策的心理传记学分析》近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在介绍心理传记学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安全感理论”来分析一代贤相诸葛亮人生经历中的诸多悬疑性问题。本书以“择主”和“北伐”为主线,由此涉及诸葛亮幼年重大事件的心理学意义的分析、诸葛亮的君臣关系、同僚关系等问题,在展示一个更加复杂而真实的诸葛亮的同时,旨在以史为镜,通过历史中的人和事来反观我们自己,增进我们对自己的理解,同时,也为从跨学科视野来理解历史人物提供了一种可供借鉴的解释模式。具体而言,本书涉及以下主题:
心理传记学是一种什么形式的传记?
心理传记学在国内外都有怎么样的发展?
心理学对于理解我们自己有何帮助?
幼失怙恃的诸葛亮为何能位居丞相?
诸葛亮为何选择势力最单薄的刘备?
刘备对诸葛亮真的“言听计从”么?
刘禅跟“相父”的关系究竟如何?
刘备白帝托孤时留下“君子臣父”格局的用意是什么?
蜀汉后期,同为辅政大臣的李严为何不见参与国家重大抉择?
心理学意义上的“父子关系”到底是什么意思?
“好为《梁父吟》”与“抱膝长啸”对诸葛亮而言有何心理学意义?
诸葛亮是如何解决“同一性危机”的?
诸葛亮为何选择一个“丑”老婆?
诸葛亮为何不考虑自立门户?
为何历代文人都喜欢情寄诸葛?
诸葛亮何为在条件非常不具备的情况下多次领兵北伐?
《出师表》包含着怎么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么?
刘禅为何喜欢“大赦天下”?
诸葛亮的用人风格为何与刘备截然相反?
诸葛亮“违众拔谡”有何隐情?
在武将奇缺的情况下,为何魏延得不到重用?
“北伐”为何因诸葛亮的去世而终止?
诸葛亮为何“事必躬亲”?
“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性格是如何养成的?
蜀汉为何没有史官?
如何评价诸葛亮的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