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日上午9点,应学院邀请,台湾辅仁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丁興祥教授在特教楼159教室,以《心理传记学方法论的演变及其选择》为主题进行学术报告,报告由我院心理传记研究所所长舒跃育副教授主持。我院应用心理系主任李建升副教授,杨阳老师,部分外校教师及我院研究生参与了本次报告。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学习心理学的目的是什么?丁教授以徐志摩的一首诗《偶然》引出“交会时互放光亮”的重要观点:在阅读他人的文本材料时,我们之间就是一份偶然的相遇,产生一种跨时空的对话,相互影响,产生光亮。
接下来,丁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从历史视野下的心理学流变、重新定位之必要、翻转与重建:基本隐喻的挪移与流转、两重人类心灵论等层面深入浅出的对心理传记学的演变进行详尽的梳理。丁教授指出人的本质是故事,故事中蕴含的不仅有主人公的心理与行为的联系,还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当时环境的变迁与发展。心理传记学的研究正是将人、自我、文化与国家联结在一起,不仅对个案充满好奇与兴趣,更关心和关注,个案背后具有时代和文化特性的心理特征。
报告结束后,丁教授耐心、全面地就同学们所关注的“心理传记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心理传记学研究中文本材料的表达和记录的限制性”“质性研究的内涵和意义”等问题进行详尽的解答。通过此次报告,同学们对质性研究与心理传记学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